

梦想成真
21:17
山不在高,有仙则灵;水不在深,居仙则神。
世上之事,千奇百怪,迷幻之境,难以破解。
据村四邻八乡历代长老传说,垚湾(今兴旺庄村)“大仙庙”在清朝初期就有小庙一座。据说是住在峨口山中的一位道士所建。
这位道士年轻气盛,体健力壮,学多识广,武艺出众。在他所住的附近山峰上供奉着一位仙家,取仙名为“大仙爷”……
他很信仰敬重这位大仙,日日奉香,初一、十五烧纸供灯,设果品清茶,供菜点心,一应俱全。而且在外出不归之时,并祈祷大仙随身临驾,就地敬奉。道士为了深造修行,每年冬九蛰伏之季,就步履数日,爬山涉水,前去道教名山“恒山”寺庙修炼深造。如此每要路经垚湾这座土坡小山时几乎就到太阳落山之际了,他便常在附近稀有的牧羊窝棚里借宿临休,而且在星齐夜空之时就打坐在石坡的一块巨石上,奉香三柱,直腰挺胸,双手平怀,闭目默咒,以一柱香燃烧的时间为准,打坐静修一个时辰。
当又一年前去恒山寺庙朝拜路经此地时,正逢六月初一,道士仍如同之前,夜间仍然打坐于此,继续修炼。当他上好香,打坐闭目时,瞬间觉得身轻如飘,神智模糊,犹如做梦,好似走进了另一个境界。一会儿,一个好似封神演义中的三坛海会大神,“哪吒”形态的顽童站在他的面前,并向他喊话:“道士大师,请随我行,天王有请。”道士无时不想跟随前行。顷刻,走进了好似一座“天宫”的仙殿。只见殿堂中央坐着一位魁梧神将,身披铠甲,头戴金翅鸟宝冠,左手托玲珑宝塔,右手持三叉戟。道士见之,暗想这一定是天宫神将“李天王”,便立刻跪殿堂,叩拜请旨!这时神将“天王”曰:道士,你很信道忠教,你的一言一行我了如指掌,因此我将一位“大仙”托付于你,来考验你行道的心诚与否。今日我告诉你,你敬供的“大仙”原是山中的一只黑山猫,经五百年的专心修炼,才成为“大仙”,它很有善意,对民间有助。现在,需要你见识一下它的百态……,言毕,顷刻间一位白须长老站在了他的面前,并与他答言:“道士弟子,你敬重了我几十年,我很感谢你,今日,我受天庭的旨意,要出山向民间施舍赋福,救苦济民,保平安。经我数年随你历经的地方,我选择了你身前的这块风水“宝地”,观这里,山坡相连,是属恒山延脉,一脉相连。这土坡压石坡为“伏龙”潜伏,这座小山也是“伏龙”露头。再看这石坡下又为滹沱河几十米的河槽,到处泉水涌冽,这正是滹沱河神奇的暗流六十华里的露头之源,也正是一条“水龙”的露头地,而且这水,冬不结冰,却气雾如云;夏则清凉如冰。这不很神奇吗?这“水龙”与“伏龙”的汇聚,是很少见的风水宝地,你再嗅这里的味道,十分芳香,是几百种香草花木散发着难以寻觅的气味,再加上色彩诱人的各种花草树木、鸟儿啼叫声,犹如一出同台曲艺在演出。因此这里引诱着无数仙人的迷恋。这还不是一块极好的仙山境地吗?就此我要定居在这里,但你要为我再做一件事情,帮我建一座小庙,要兴旺这一带,保这里平安,切记!望你照办。顷刻间道士犹如梦境苏醒,一睁眼仍然坐在这里,再回想梦境历历在目,心想这一定是天庭对我的眷顾,大仙真神显灵和寄托。我一定照办!
于是,道士次日动工,筹资雇人,购料用匠,在这里盖起了一座小庙,并开光设供。而后,不几年这里相继由代州高陵移来的任氏人家,东留属迁来的高氏人家,还有在明朝时期在村东设营房地(今叫铺楼院,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留有遗址,烽火台一座,平田整地毁坏),长驻守的叫信号兵(据说是浑源县人),也在这里凿窑设屋,久居这里。由于居住屋都是靠坡掏的窑洞,所以取名为“窑湾”。民国初年由于与砂河镇东北处的窑湾名同类,老村长老传人用大仙点评的“兴旺”这里一句仙语,自民国时期更名为——“兴旺庄”,还有今存的——“大仙庙”。
撰稿人:任玉恩